生活资讯
关注民生资讯,引领生活态度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百家讲坛 > 中医科普:何谓治未病
中医科普:何谓治未病
2015年08月14日 13:27 百家讲坛
分享到:
  “上医治未病”最早源自于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上工治未病,不治已病,此之谓也”。“治”,为治理管理的意思。“治未病”即采取相应的措施,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。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: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。

治未病

治未病


  治未病是中医特色的医疗模式,其「治未病」的理念,更是对生命深切关怀和对生命本质了解后的成果,它寓治病、养生、抗衰老,改善身心等于一体,能使一些被目前医疗体系认为不能治疗的病好转或痊愈,使体质虚强者转强。


  「治未病」之所以能达到如此疗效,是因为其科学性强。旧的实证科学知识不能理解「治未病」,没有病的时候有什么可治的呢?但从量子科学理论来看可揭示其中原理:疾病和痛苦都源自于能量、信息、生命场 (气) 的不足、不和谐或失去与大自然运行节律的和谐。这理论与数千年前中医观念一致,分别在于用词不同而已,中医以「道」、「气」、「经络」、「脏腑」代替「能量」、「信息」、「场」,用「精、气、神」代替生命的质量。对于生命真相的探讨,中医比西方量子科学描述得更细微和圆满。


  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路程,知道了生的根本就知道为何有老、病、死,这才能算了知生命,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都是在对「了知生命」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,最后演化成医学,医学的目的是企图管理生命,超越命运的安排。但似乎只有中国古代圣贤才能真正捕捉到这条主线。


  生命现象的背后自始至终贯穿了「气」的变化。生命初期「气」 (信息) 最充沛,对比婴儿与老人的脸就知道什么是气的满溢,什么是气的枯萎。年轻到年老过程是气的消耗过程,病是气和场的不协调状态、或重组状态、死是气和场的耗竭殆尽状态。管理生命就要抓住这条生命主线,「治未病」的整个理论就是在「气」中铺展开来。


  近百年来西方科学发展对疾病的真相的研究也有了许多成就,但是对慢性疾病的控制始终无突破,其发展也进入了瓶颈,要等待突破。医学基础观念上的突破才是真正的突破,对西方科学来讲中医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二点:


  一、中医有形而上学的探究,形而上学是对事物背后的真相的探讨,形而上学既是哲学,又是软科学,是科学的灵魂。中医并不满足于血像、X光、扫描、病理化验等结果,它过要探讨阴阳五行、经络等状态指标,对气机混乱、气场的不足加以调整,因为这些才是疾病、症状背后的动因。


  二、气的异常,常常在病发作之前就表现出来了,能识别气异常就是「知未病」,从而可在「病前」就作出干预调整,能「知未病」才能「治未病」。


  实证科学把哲学与科学分开,并标榜这是进步的象征,中医对气的描述被认为是哲学,不是医学,但这观点却是与量子科学观念相左的。否定了「气」的存在,只能等待实证病理改变的出现后才作对抗性治疗,常常因此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,患者要终身吃药,长期对药物的依赖产生严重副作用,又制造疾病和死亡。


  以美国为例,因药害致死率占所有死亡原因的第三位,而且还在上升中。没有中国元素的医学是黯然失色的,医学怎能排除有数千年连续不断文化沉淀下来的智慧?「治未病医疗模式」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,要使治病模式转为防病模式;使治病 (局部) 转为治人 (整体) ,使被动转为主动。这样才能扭转实证医学面对疾病的被动局面。

(免责声明: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27652307#qq.com (把#改成@)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)
关键字:治未病,中医
分享到:
分享让我们共成长,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!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游金地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网友评论 0条评论 | 1370人参与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  • 新闻故事
  • 人生五味
推荐新闻
便民服务
优质商家
  • 曝光台 /
  • 最新资讯 /
  • 精彩推荐
  • 游在青岛 /
  • 吃在青岛 /
  • 玩在青岛
猜你喜欢
  • 热门排行 /
  • 点击排行
颠覆传统网络概念,重新定义城市生活
游金地以本地民生生活服务为出发点,为本地上班族、老人、妇女、儿童提供全方位服务,挖掘更深层次需求,提倡公平公正公开,把人财物通过互联网、移动网络、物联网实现三网合一.


版权声明
游金地对其注明的游金地原创文本、版式、图片等内容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,受法律保护.如需对此部分内 容进行使用、复制、传播等,请注明转载至游金地.

扫一扫
下载APP
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