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资讯
关注民生资讯,引领生活态度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悠悠往事 > 悠悠往事:童年记忆里的四合院
悠悠往事:童年记忆里的四合院
2016年07月28日 14:19 悠悠往事
分享到:
 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,城堡街道的南头有一座四合院——那就是我的家。记忆里的四合院是安详的、恬静的,那安详、恬静挂在房檐晶莹透亮的冰柱上,融合在轻飘如烟的春雨里,糅进了房梁上小燕子毛茸茸的眼睛里。
  1964年,家里被第二次割了韭菜(分浮财)。我们一家三代八口人和叔父一家七口人分别只留下了三间“厦房”。这样,原来的四合院就像被砍去了脑袋,砍去了双脚双腿,而只剩下了一个身躯。安详、恬静被击碎了。我第一次感到了居住的艰难,那年,我11岁。

  结婚后,挨到了1982年,我收到了分田到户的第一斗麦子。丰收的喜悦还没有在心里久驻,便被居住的困惑掠走了。十多石小麦没有地方存放。以前的饥饿迫使我不愿意多卖一粒粮食,一想起要饭吃的日子,这些小麦使我既兴奋又憎恶——兴奋的是,再也不会饿肚子了;憎恶的是,它们给我增加了居住的难题。从那年夏天起,我有了强烈的欲望——要改变居住环境,盖几间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
  到了1992年,我在陕西省作家协会打工已是第六个年头。我对能否进入“体制”已经失望了,决计回到故乡继续做农民。第一个念头就是改善居住环境。第二年,我毅然决然地扒掉了四间“土厦房”,在院子里盖了六间大瓦房,而且用瓷砖砌了“面目”。1994年,我们一家搬进了新居。那年初冬,我在新房里一口气写了七部短篇小说。这次,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,可不知为何,心中却泛不起“诗意”。

  在新房里还没住满两年,我的人生有了一次转折,我进了“体制”,在《延河》杂志当了编辑。妻子和儿子也“农转非”,人走,房空。一家人把宽敞的房子留在了故乡,把根留在了故乡,像树叶一样飘进了省城,开始了没有自己房子的生活。

  在省作协,我们一家住在杂志社的办公室里。办公室是上世纪30年代军阀高桂滋盖的公馆,古朴的房子里散发着浓烈的年代久远的陈腐气息。有一天晚上,一声很大的响声把我和妻从梦中惊醒了,拉开电灯开关一看,顶棚上抹上去的石灰掉下了一大片,电视机也被砸坏了。也许,这是给我们一个危险的信号,然而,不是我们的感觉迟钝,而是失去了这间办公室,我们将无处居住。顶棚重新修了一下,我们继续住着。

  也算幸运,只住了几个月,省作协在家属楼上分给我们一套3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房子。我们搬进了楼房。

  我所说的幸运不只是我们有了自己逼仄的空间,有了自己的房子,而是我们逃过了一劫。住进两居室只有一个礼拜,那天早晨,我起床站在阳台上一看,我们住过的旧办公室不见了。我和妻觉得蹊跷,走进作协后院一看,房子的屋顶全塌下来了。站在一堆废墟前,我十分后怕——假如,我们迟搬出一个礼拜,这几万斤的屋顶早把我们压成肉饼了。原来,这老房子被白蚁把木梁吃空了,天一落雨,屋顶负担加重,房子自然坍塌了。潜在的生命危机就在居住之中,我能不后怕吗?

  随着我渐入老境,对诗意的栖居反而越来越渴望了——它不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和镶金裹银的富丽堂皇,而是像我的故乡一样,房子后面是一脉青山,院门前,有一渠清澈的流水,流水四周是郁郁葱葱的庄稼,抬眼望去,天高云淡。鸡鸣狗叫是安详的,树木青草是怡静的,人心也随之融入这图画般的静谧之中,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。

(免责声明: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27652307#qq.com (把#改成@)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)
关键字:悠悠往事,童年记忆里的四合院
分享到:
分享让我们共成长,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!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游金地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网友评论 0条评论 | 18109人参与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  • 新闻故事
  • 人生五味
推荐新闻
便民服务
优质商家
  • 曝光台 /
  • 最新资讯 /
  • 精彩推荐
  • 游在青岛 /
  • 吃在青岛 /
  • 玩在青岛
猜你喜欢
  • 热门排行 /
  • 点击排行
颠覆传统网络概念,重新定义城市生活
游金地以本地民生生活服务为出发点,为本地上班族、老人、妇女、儿童提供全方位服务,挖掘更深层次需求,提倡公平公正公开,把人财物通过互联网、移动网络、物联网实现三网合一.


版权声明
游金地对其注明的游金地原创文本、版式、图片等内容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,受法律保护.如需对此部分内 容进行使用、复制、传播等,请注明转载至游金地.

扫一扫
下载APP
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