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资讯
关注民生资讯,引领生活态度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养生 > 丝瓜全身都是宝 治病食疗小秘方
丝瓜全身都是宝 治病食疗小秘方
2014年07月10日 14:16 中医养生
分享到:
  夏季时节,是各种瓜果上市的好时节,尤其在这个时候是吃西瓜的忘记,丝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家常食物,不仅如此丝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,全身都是宝,都可以如要,更是女性朋友不可多多的养颜佳品。可防止皮肤老化,美白,下面就来看看如何用丝瓜来预防治疗常见的小疾病。

  风寒咳嗽

  丝瓜自焙干,研成细末,炼蜜为丸,每次9克,每天3次。

  风寒咳嗽,风寒犯肺,肺失宣肃,则见咳嗽频作,痰稀色白,鼻塞流清涕,咽痒声重;风寒外束,腠理闭塞,则恶寒无汗,头身疼痛;舌淡红,苔薄白,脉浮紧或指纹浮红为风寒表证之征。

  咽喉炎

  嫩丝瓜洗净捣烂挤汁,加入适量白糖。每日1匙,每天3次。

  咽喉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,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两种。急性咽炎常为病毒引起,其次为细菌所致。慢性咽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,转为慢性,或是因为患各种鼻病,鼻窍阻塞,长期张口呼吸,以及物理、化学因素、颈部放射治疗等经常刺激咽部所致。

  过敏性哮喘

  方法1:丝瓜藤洗净捣烂挤汁,每次服1匙,每天3次。

  方法2:生小丝瓜2条,切断,放砂锅内煮烂,取浓汁150毫升服,每日3次。

 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,多在婴幼儿期发病,如果忽视治疗,可以伴随终身。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,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、流鼻涕、鼻痒、眼痒、流泪等症状。由于症状与呼吸道感染或炎症相似,大人缺乏相关知识,往往在早期忽视治疗,也极有可能被误诊。

  神经痛

  把丝瓜汁温热后饮下,用量根据症状而定,每日100毫升左右,或者用丝瓜叶茎捣烂挤汁涂抹患部,也有疗效。

  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,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,又称为自发痛。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神经痛,有明确病因者称继发性(或症状性)神经痛。

  痢疾

  丝瓜根,茎,叶均可,洗净后捣烂挤汁每次服2匙,每天3次。

 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。是志贺菌属(痢疾杆菌)引起的肠道传染病。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、发热、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排粘液脓血样大便。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、突然高热、反复惊厥、嗜睡、昏迷、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,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,病情凶险。菌痢常年散发,夏秋多见,是我国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,治愈率高。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、未及时治疗、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。

  疖肿

  鲜丝瓜1个,捣烂后敷在患处,然后再用纱布包扎,每天换药1次。

  疖肿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。疖肿可能由细菌感染、空气或食物过敏、生活压力、卫生不食、生病、抵抗力差、某些药物、吃过多垃圾食物、伤口感染、血液中毒、或甲状腺毛病等因素引起。它既痛且不雅观,有时还会留下疤痕,偶尔甚至有危险性。

  从小,我家里人就特别爱吃丝瓜,但是我就特别不爱吃,甚至是讨厌,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,尝都不愿意尝的。直到有次阴差阳错错误的吃了口,然后就喜欢上了。现在我的食谱中又多了一道菜,而且是这么好的一道菜,据说,女性多吃些丝瓜,还有利于调经。

(免责声明: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27652307#qq.com (把#改成@)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)
关键字:丝瓜,食疗
分享到:
分享让我们共成长,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!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游金地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网友评论 0条评论 | 2156人参与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  • 新闻故事
  • 人生五味
推荐新闻
便民服务
优质商家
  • 曝光台 /
  • 最新资讯 /
  • 精彩推荐
  • 游在青岛 /
  • 吃在青岛 /
  • 玩在青岛
猜你喜欢
  • 热门排行 /
  • 点击排行
颠覆传统网络概念,重新定义城市生活
游金地以本地民生生活服务为出发点,为本地上班族、老人、妇女、儿童提供全方位服务,挖掘更深层次需求,提倡公平公正公开,把人财物通过互联网、移动网络、物联网实现三网合一.


版权声明
游金地对其注明的游金地原创文本、版式、图片等内容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,受法律保护.如需对此部分内 容进行使用、复制、传播等,请注明转载至游金地.

扫一扫
下载APP
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