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资讯
关注民生资讯,引领生活态度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养生 > 中医里的水和火是什么
中医里的水和火是什么
2021年03月01日 17:10 中医养生 来源:生命时报 编辑:0
分享到:

水和火都是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和重要的物质,如《尚书》所言:“水火者,百姓之所饮食也。”水与火各具特点,水主静,性寒凉,趋下滋润而闭藏;火主动,性温热,升腾炎上而温煦。中医“水火学说”中所说的“水”和“火”,就是用自然界中水和火的特点打比方,以说明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现象,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,它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。

人体之水火。在自然界中,水火是生命之源,但同样可以带来水灾、火灾等自然灾害。人体中,水与火也有生理与病理之分。生理之水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,表现为人体的津液、阴精、血液等;生理之火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阳气,它温煦、推动着人体脏腑功能,维持着生命活动,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。生理状态下,水与火维持着相互的统一与平衡,“不露声色”地推动着生命活动,也就是中医常说的“水火既济”“水火平衡”的状态。俗话说的“水火不相容”则是强调了水火之间相互对立的一面,一旦“水火平衡”关系遭到破坏,出现了“水火不调”,临床可见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、痈肿疮疖等“心火旺盛”之证,也可能出现阳虚水肿等“水湿泛滥”之证。

五脏之水火。五脏各具水火,但最常见的水火平衡或水火不调往往指心与肾的水火关系。心主一身之阳,位居于上,其性属火;肾主一身之阴,位居于下,其性属水。这种火下水上、水火相交的关系谓之“水火既济”“心肾相交”。如果心阳不振,则水寒不化,就会导致“水气凌心”之证;若肾水不足,则会出现“心阳独亢”之证,均属“水火失调”“心肾不交”之证。

“心阳独亢”者常见口干口苦、心烦失眠、口舌生疮、小便短赤、大便秘结、舌红苔黄少津等症状,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“上火”了,中医调治以“清心火滋肾水”为原则。为避免上火,应养成良好生活起居习惯,早睡早起,调畅情志,饮食清淡,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,少吃荔枝、榴莲、芒果、桂圆、羊肉等热性食物及辛辣油炸食品等。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——莲子汤:莲子30克(保留莲子心),栀子15克(用纱布包扎),加冰糖适量,水煎,吃莲子喝汤,具有清心泻火功效。

“水气凌心”者可见心悸气短、呕吐痰涎、形寒肢冷、渴不欲饮、小便不利、胸闷而痛、神倦无力、面浮肢肿、舌淡胖苔白润或白腻等症状,中医治疗常以温阳化饮利水为法,临床常用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加减,但需要中医师开具处方治疗。若有上述症状也可将白茯苓等磨成细粉,每次取茯苓粉15克左右,用粳米100克煮粥,有利水消肿作用,作为“水气凌心”有水肿症状病人的辅助治疗。或用花生(连衣)、生薏米、赤小豆、红枣适量,一起熬煮,每日早晚各服一碗,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。


(免责声明: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27652307#qq.com (把#改成@)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)
关键字:
分享到:
分享让我们共成长,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!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游金地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网友评论 0条评论 | 1439人参与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  • 新闻故事
  • 人生五味
推荐新闻
便民服务
优质商家
  • 曝光台 /
  • 最新资讯 /
  • 精彩推荐
  • 游在青岛 /
  • 吃在青岛 /
  • 玩在青岛
猜你喜欢
  • 热门排行 /
  • 点击排行
颠覆传统网络概念,重新定义城市生活
游金地以本地民生生活服务为出发点,为本地上班族、老人、妇女、儿童提供全方位服务,挖掘更深层次需求,提倡公平公正公开,把人财物通过互联网、移动网络、物联网实现三网合一.


版权声明
游金地对其注明的游金地原创文本、版式、图片等内容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,受法律保护.如需对此部分内 容进行使用、复制、传播等,请注明转载至游金地.

扫一扫
下载APP
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