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,被人们称为“甜蜜的负担”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0%,糖尿病患病人群约1.2亿,占全球总患者人数的1/4,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刷新。人们对糖尿病已经有了较多认知,但糖友们对“甜”的认识却始终存在误解。
误解一:糖尿病就是因为糖吃多了。糖尿病指的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,是由于胰岛素分泌、利用缺陷所引起的,并不是说糖吃多了就导致糖尿病的发生。糖尿病的发生与多吃糖无直接相关性,但糖吃太多会导致患者肥胖,尤其是腹型肥胖,这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。因此,糖的摄入要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,对减少糖尿病发病率有一定帮助。预防糖尿病或治疗糖尿病还是要在饮食习惯、生活习惯上下功夫,尽量把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。
误解二: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食物。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要看其成分和总能量,不能仅凭味道来决定。有的食物不甜,所含碳水化合物却不低,比如米饭、馒头、面条等,这些食物消化后会转化成大量葡萄糖,从而升高血糖。含蔗糖的食物也并非一点不能吃,控制好摄入量即可。
误解三: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。大部分水果的升糖指数并不高,血糖负荷普遍低,因此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吃水果。糖尿病人选择水果主要参考升糖指数,升糖指数高于70%的水果,比如香蕉、葡萄、甘蔗等就要慎重食用。升糖指数小于50%则可以适量吃一些。此外,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喝果汁,果汁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,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水果。吃水果最好选择饭前,因为有了饱腹感,更利于控制饭后血糖升高。
误解四:酸奶能预防糖尿病,可以多吃。酸奶是很好的钙质来源,有研究表明常喝酸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。糖尿病人可以喝酸奶,但必须选择低脂少糖的酸奶,且注意不能过量饮用。因为市面上销售的酸奶中多含有大量糖分,而酸奶的口味又很容易遮盖糖的甜味,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糖。建议尽量在饭前半小时饮用,饭后饮用酸奶会增加热量摄入,升高肥胖风险。最好自制酸奶,可有效避免添加剂和控制糖量。
误解五:甜味剂会导致糖尿病。甜味剂有甜的口感,但不是糖。食用甜味剂不会引起血糖波动,而且不增加食用者热量的摄入,可免受血脂升高或体重增加的威胁,因此不仅适用于糖尿病病人,还适合肥胖者和中年以上的人。只要不是含葡萄糖的甜味剂都可以食用,但不宜过多食用,以免加重肾脏负担。
误解六: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。 “无糖”并不代表无碳水化合物或者无热量。有些食物虽无人工添加的蔗糖,但含有大量淀粉、糖浆、糖醇和碳水化合物,例如一些“无糖糕点”,食用后升糖速度不比白糖逊色。因此,选购无糖食品时,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。糖尿病患者只有控制好饮食,才能达到更好的血糖调节效果。即使是绝对无糖食品,也应适可而止,食多无益。
(免责声明: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邮箱:27652307#qq.com (把#改成@)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)


- 新闻故事
- 人生五味


- 曝光台 /
- 最新资讯 /
- 精彩推荐
-
家装节活动期间订单激增,梦洁发现异常及时报备,维护用户利益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,网购已经成为了大多人平时最常用的购物方式,淘宝、天猫也成为了我国的龙头电商平台,但网购过程中有时候也会遇到问题。近日,有消费者反映,在天猫家装节活动期间购买的梦洁旗下产品迟迟不发货,关于此问题,梦洁方面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。为了更好的…
-
触目惊心:姜女士在EEX碳中和交易体系平台被骗全程曝光!!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!!近期,国家反诈中心多次宣传,小心网络诈骗,但是依然有很多老百姓仍然不警醒,仍然会上当受骗。下面讲述一则本文主人公姜女士近日亲身经历发生的事情,请大家一定要随时小心网络诈骗,年关了,一定要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。
-
这些“李鬼”榜上有名!又有13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被关停近日,民政部、中央网信办、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关停了2021年第五批13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其新媒体账号,清除了有关关联网页。
-
滨州一公司帮助其他经营者虚构交易 被罚款150000元2019年10月23日,记者从滨州市滨城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中获悉,滨州市滨城区两家单位因违法被行政处罚。

- 游在青岛 /
- 吃在青岛 /
- 玩在青岛
- 热门排行 /
- 点击排行
